首頁 > 購物 > 正文

這幾類“假人效管理”,不如不做

2022-11-08 16:39:46來源:36kr

迄今為止,對于人效管理依然還有諸多誤解

毫無疑問,人效管理熱起來了。穆勝咨詢2020-2021兩年的《中國企業(yè)人力資源效能研究報告》顯示,分別有72%和69.4%的企業(yè),其老板和高管在不同場合頻繁提及人效,而按照我們的直觀感覺2022年的這個數據必有極大增量。

基于這類旺盛的市場需求,若干的機構和個人開始入局,投喂人效管理產品。一時間,人效管理的氛圍已經被烘托到極致。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人力資源專業(yè)的進階,事實上,只要我們將人力資源專業(yè)的目標聚焦于人效,或多或少都是這個專業(yè)的進步。至少,大家不會再把這個專業(yè)做成玄學,執(zhí)著于“聞味道”“憑手感”了。


(相關資料圖)

但迄今為止,對于人效管理依然還有諸多誤解。另外,絕大多數企業(yè)并非意在主動提升管理,而是在經濟緊縮期的被動應對。被動防守,姿勢難免尷尬,如果再加上錯誤的方法論誤導,結果就必然讓人失望。

以下幾類“假人效管理”,還不如不做:

01 只做“大除法”

不少企業(yè)在談到人效時,只會算算人均營收、人均利潤等寬口徑數據,更有人直接定義“人效就是人均XX”。

這種“只看大數”的理解是非常粗淺的。我舉個例子,蘇寧某年號稱自己實現利潤翻番,其實你簡單看看財報就知道,他們的主營是負的,最終盈利是出賣了若干資產實現的,如阿里的股票。

我想表達的是,如果無法深入業(yè)務給出窄口徑數據,如果缺乏深層分析,那給出的就是路人也能給出的結論。這種結論無法幫助企業(yè)進行決策,可能還會誤導企業(yè)。比如,你認為京東在虧損,但你應該理解他們自營的商業(yè)模式,還應該看看他們在的主力SKU(高粘性商品)上的GMV增長。

寬口徑數據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會讓HR有理由在人效管理上淺嘗輒止。例如,我們會問HR:“這些寬口徑數據能給你什么決策啟示呢?”絕大多數HR會說:“穆老師,我們缺乏對標的行業(yè)數據,因此難以判斷我們人效的高低。你們要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呀?!?/p>

其實,這個看似完美的理由根本不成立。就好比有的小孩成績不好,他埋怨說周圍沒有好學生,沒有學習的氛圍。這不對,好學生在哪里都是好學生。

現實中,我不否認行業(yè)對標數據的重要性,但即使只有企業(yè)自己的數據,我們也有邊際經營業(yè)績分析法、窄口徑人效分析法、相對增長分析法等利器,完全可以穿透分析出企業(yè)在人效上的問題。

算法是認知,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02 無效“數據倉”

人效管理,往往和“人力資源數據化”的概念緊密聯(lián)系。大量企業(yè)在算出人效數據后,都自然而然地想要把人力資源選用育留工作數據化。其目的并非為了找到數據之間的驅動關系,而是因為人效數據如果不搭配其他人力數據,總是感覺挺“孤單”的。

于是,這類企業(yè)的HR為了強調自己的專業(yè)性,總結了一大堆人力資源數據,將其一鍋爛燉地放到了一個報表里。這類企業(yè)看似張口閉口談數據,但你聽他們談數據時,特別沒有畫面感,數據不是為了支持自己的故事、導出自己的結論、輔助自己的決策,而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專業(yè)。

好幾個HR一把手都向我刻畫了想要搭建“人力資源數據倉”的野心。但我想提醒的是,如果找不到指標之間相互的影響關系,所謂的人效報表就會華而不實,老板和業(yè)務部門嗤之以鼻。

人力資源數據化的初心,應該是為了提升人效數據,尋找到驅動指標,并將人力資源工作的價值鏈條數據化。終極的狀態(tài)是,指標和數據形成一個我提出的“人效儀表盤(HR Efficiency Dashboard,HED)”,只要調動一個人力資源選用育留的動作指標,就可以驅動人效的變化。

請注意,數據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03 政策“鐵腦袋”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無法進步,那就是固執(zhí)到底的“鐵腦袋”。因為,所有人都會從外界收獲正反饋和負反饋,只要不斷堅持長板、修正短板,個人的認知肯定是不斷提升的。但如果這人是“鐵腦袋”,他天然會為自己的認知和行為預設銅墻鐵壁一樣的邊界。

有一類HR,他們承受來自老板的壓力而關注人效,但他們從來沒有把人效看成是投產比的整體,而是把人效看成是消減投入的結果。幾年前,一位HRD曾質疑道:“穆老師,要提升人效,我們就只能減少人工成本和編制呀,難道我們還能影響企業(yè)的產出嗎?”

我說:“把‘嗎’字去掉,你們可以?!?/p>

人效管理不是單純控制人員編制和人工成本,而是強調要合理地“放籌碼”,用手里的人力籌碼去追求更大概率地獲得業(yè)績。看不到這一層的HR們 ,只會通過下壓人效指標來做成本控制,與此同時,他們還會因為導入了人效這把尚方寶劍而洋洋自得。

這種“一刀切”的政策,必然導致業(yè)務部門雞飛狗跳、怨聲載道。有意思的是,面對抱怨,鐵腦袋們往往只會說“這是上面的要求”,或者祭出另一面大旗“公司需要降本增效”。要他們深入業(yè)務部門來賦能,放心,不可能的。

HR們應該明白,如果只給超高要求,不給解決方案,不能切實幫助業(yè)務部門提升產出,自己必然成為眾矢之的。

怎么說呢?你給別人的桎梏,也是給自己的枷鎖。

04 動作“太油膩”

這是最讓人無語的一類“假人效管理”。

有的企業(yè)在計算人效之后,人力資源工作依然照舊,沒有絲毫的變化。換句話說,提不提人效或人效管理,HR的行動沒有任何的變化,除了包裹了一個“人效套子”。

人效管理原本的理念是,讓人力資源的選用育留各項職能不再流連于所謂的“專業(yè)價值”,而是通過提升人效產出“經營價值”。這意味著,選用育留各職能運行的理念會發(fā)生根本的變化。

例如,傳統(tǒng)激勵設計上講究薪酬結構的穩(wěn)定性,默認相對平均的考核是可以接受的,而以提升人效為目的的激勵講究做大浮動薪酬比例,并將這個部分盡量聯(lián)動經營結果。

如果沒有人效意識,只用人效來當畫皮,就根本沒有動機去迭代選用育留各個職能,自然只會拽概念,而沒有真招式。其實,在人力資源產品的領域,投機者們的意識從來就沒有轉移過,什么概念熱,他們就炒什么,賣什么。

哎,追漲殺跌割韭菜,老藝能了。

關鍵詞: 人力資源 絕大多數 人力資源專業(yè)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