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購物 > 正文

環(huán)球快報:四億崗位將被AI替代?這份“生存計劃”請查收

2023-01-10 15:03:44來源:36kr

緩解迷茫與焦慮,幫助你掌控不確定時代的生存策略,成為不懼怕未來的人。

20世紀60年代的經典動畫片《杰森一家》(The Jetsons)講述了一家人的故事,展示了我們通常認為的人類會被機器取代的方式,而這家人就生活在機器人遍布世界的未來。在動畫片中,喬治·杰森(George Jetsons)去工廠上班。當他到達工廠時,老板把他叫到辦公室,并告訴他工廠已經引進了一個名叫Uniblab的機器人來做他的工作。

半個世紀之后,這仍然是工作場所實現(xiàn)自動化時人們的刻板印象。這種一對一的取代仍然偶爾發(fā)生,比如在2019年,沃爾瑪引進了一系列的地板清潔機器人,同時解雇了數(shù)百名清潔工。但“杰森式”的解雇很少出現(xiàn),而且越來越少,原因主要是資本的效率,而不是其他什么?;旧希绻粋€現(xiàn)成的硬件機器人可以取代你,那么它可能已經取代了。


(資料圖)

一、機器如何真正取代我們

事實上,自動化不會立即且直接地讓員工集體打包走人。相反,自動化的影響通常是逐漸顯現(xiàn)的,表現(xiàn)為減薪、職位空缺和更高的流動率。

機器取代人工有幾種常見的方式,但沒有一種與“杰森式”的場景類似。

小公司取代大公司

第一種方式是,自動化使得小公司與規(guī)模更大、實力更強的競爭對手相比,能夠用更少的人力完成類似的工作。

哈佛商學院教授馬爾科·揚西蒂(Marco Iansiti)和卡里姆·拉哈尼(Karim Lakhani)在他們的著作《在人工智能時代競爭》(Competing in the Age of AI)中,以螞蟻集團為例說明了這一概念。螞蟻集團是一家金融服務公司,隸屬于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螞蟻集團最初是一個名為支付寶的支付平臺,現(xiàn)在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私營公司之一。它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找到了一種方法,用機器流程取代了傳統(tǒng)銀行提供的勞動密集型服務。

例如,網商銀行是螞蟻集團的一家子公司,它提供一款借貸應用程序,其簽名流程被稱為“3—1—0”,因為它可以做到三分鐘申請貸款,一秒鐘算法審批貸款,零人工參與。網商銀行已通過這種方式發(fā)放貸款數(shù)千億美元,依靠從阿里巴巴和其他合作伙伴那里搜集的消費者數(shù)據,網商銀行將違約率控制在1%左右,這遠低于很多傳統(tǒng)銀行的違約率。

截至2018年,網商銀行只有大約300名員工,它永遠不會通過解雇數(shù)千名人工信貸員來為算法讓路,因為公司從未雇用過數(shù)千名人工信貸員。但在中國其他的銀行和貸款公司里存在這些工作崗位??梢钥隙ǖ氖?,隨著網商銀行繼續(xù)增長,很多其他公司將被迫削減工資以跟上步伐。

新行為取代舊行為

機器也通過改變我們執(zhí)行某些工作的方式來替代人工。以曾經的攝影巨頭柯達公司為例。1988年,柯達還是一家欣欣向榮的企業(yè),擁有145 000名員工,該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紐約羅切斯特市的很大一部分人口都受雇于該公司。當時,如果你問柯達的一位高管,對這些員工最大的威脅是什么,那么他可能會說一些關于外包或海外競爭之類的話??赡苣澄徽嬲羞h見的高管才已經預測到了數(shù)碼相機的崛起。

但是,海外競爭和數(shù)碼相機并沒有殺死柯達,做到這一點的是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隨著數(shù)以億計的人開始隨身攜帶配置了高分辨率相機的iPhone(蘋果手機)和安卓設備,他們不再認為攝影是一項需要專用設備的付費服務,而是開始把它視為一種自助愛好??萍脊静]有打算殺死柯達,但通過改變潛在的消費者行為,讓人們從打印照片轉變成將照片上傳到網上,它們實際上決定了柯達的命運??逻_2012年宣布破產,如今它只有大約5 000名員工。

如果說柯達的其他14萬個工作崗位被自動化清除了,那么這聽起來很奇怪,因為柯達并沒有實施這種自動化。自動化發(fā)生在MySpace(聚友網)、Facebook、Instagram(照片墻)、Twitter和其他提供圖片分享工具的公司。但是,當這些公司采用技術讓用戶可以在網上分享他們的照片而無須關心膠卷盒時,羅切斯特市的柯達員工就失業(yè)了。

自由職業(yè)者取代全職員工

機器還可以將工作分解成一個個標準化任務,使相對業(yè)余的人也可以執(zhí)行,同時讓少量經理監(jiān)督靈活且數(shù)量龐大的勞動力,這使得公司可以利用兼職、臨時工和應急工來代替全職員工。這種現(xiàn)象的典型實例是優(yōu)步、來福車和愛彼迎(Airbnb)等零工經濟公司,這些公司使得有車、有空余房間的人可以與專業(yè)司機及酒店經營者競爭。更好的例子可能是新聞傳媒行業(yè),幾十年前,人工記者受雇于報紙、雜志和電視臺,他們要區(qū)分事實與虛構內容,決定哪些內容適合受眾口味,并按重要性編排當天的新聞。他們被稱為“編輯”“制作人”或“記者”,數(shù)量有成千上萬,大多數(shù)人都過著體面的中產階級生活。

如今,這些工作崗位中的一大部分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內容審核員”這個自動化時代的崗位名稱。跟以前的編輯和制作人一樣,內容審核員每天都在確保通過Facebook、YouTube、Twitter或其他平臺向大眾傳播的信息適合公眾消費。他們通常不受雇于這些平臺本身,而是通過一些中介機構和咨詢公司提供外包服務。這些人的工資很少能高出最低工資太多。雖然他們整天都在篩選那些令人反感的內容,但他們接受的培訓很少,而這些培訓曾經讓編輯和制作人能夠在決定哪些內容可以放行、哪些應該刪除時做出實時、主觀的判斷。相反,內容審核員參照的是非人性化的“內容指南”和經理交給他們的決策樹??萍脊镜淖罱K目標是使這一過程自動化,并用能夠準確檢測仇恨言論、圖形暴力和其他違禁內容的人工智能來代替所有的人工內容審核員。但與此同時,這些公司只會用低收入的臨時工代替拿薪水的專業(yè)人員。

自動化以一種微妙、間接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場所,這使得我們往往很難確定任何一種單一威脅的性質。但事后看來,我們經常會意識到,一項初次遭遇時感覺無害甚至有益的技術,最終會產生更具破壞性的效果。

1984年,當TurboTax(報稅軟件)出現(xiàn)時,它看起來不像是一個扼殺工作的機器人,更像是一款可以讓計算機極客們在電腦上填寫稅單的軟件,但它最終迫使大批的報稅員去尋找新工作。

1985年,當微軟的Excel(電子表格)發(fā)布時,它看起來不像是一個扼殺工作的機器人,更像是一款電子表格程序,但它最終讓整個人工數(shù)據錄入部門消失了。

2006年,當Facebook添加了一項名為“動態(tài)消息”(News Feed)的功能時,它看起來不像是一個扼殺工作的機器人,更像是一種方法,讓你可以找出大學里迷戀的對象中誰最近單身了,但它演變成了一款給數(shù)十億人分發(fā)信息的產品,主導了網絡廣告市場,減少了大眾對報紙和雜志的需求。

幾乎可以肯定,今天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技術最終會像上面這些工具一樣,讓一些人失去工作。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吸取一個簡單的教訓:機器會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破壞我們的生活。我們擔心的是《終結者》中的“天網”,而不是電子表格。當變化到來時,我們經常會大吃一驚。

二、制定一項面向未來的計劃

對于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焦慮,《紐約時報》知名記者凱文·魯斯在《智能時代的九大生存法則》中提出九大法則,并列舉出自己的一些建議,這些建議都遵循了廣泛的、普遍適用的原則:

法則1:成為意外的、社會化的和稀缺的人

法則2:抵抗機器漂移

? 關閉YouTube推薦,盡可能離線購物。

? 保護“人類時間”。

? 每天冥想。

法則3:降級你的設備

? 將每天面對手機屏幕的時間控制在1.5小時以內。

? 周日不發(fā)電子郵件。

? 根據需要,每年重復一次凱瑟琳·普萊斯的30天手機排毒計劃。

法則4:留下手印

? 每周寫一張手寫便條。

? 輔導一名新聞系學生。

? 向欣賞其工作的同事提供詳細的積極反饋。

法則5:不要成為端點

? 不再查看斯特拉。(斯特拉是《紐約時報》的內部分析儀表盤,是一款對編輯人員有用的工具,它使編輯了解自己的內容獲得了多少閱讀量,這可能會讓編輯只想寫那些會獲得很多閱讀量的新聞內容。)

? 預定周五下午閱讀和開發(fā)新資源。

? 每周至少有三天去辦公室(如果疫情允許)。

法則6:像對待一群黑猩猩一樣對待人工智能

? 調查算法如何影響灣區(qū)的刑事司法系統(tǒng)。

? 參加機器學習相關的網絡課程。

? 與《紐約時報》的首席數(shù)據科學家見面,了解我們如何在應用程序和網站上使用算法推薦。

法則7:建立大網絡和小網絡

? 為鄰居組織一場街區(qū)聚會。

? 開始參加貴格會的聚會。

? 更積極地參與《紐約時報》的工會組織—新聞工會。

法則8:學習機器時代的人文學科

? 給別人更多的贊美。

? 在分享到社交媒體之前,完整閱讀新聞內容。

? 每周至少午睡一次。

法則9:支持反抗者

? 與“公民信號”組織見面。它是由一群學者和活動家建立的組織,他們致力于使數(shù)字平臺的功能更像公共空間。

? 增加在新聞中引用的非白人、非男性來源的數(shù)量。

? 向“快進”捐贈。它是一個科技非營利組織的加速器,而那些組織致力于解決重大的社會問題。

這些目標顯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你的目標可能看起來完全不一樣。你還會注意到,作者的很多目標與人工智能或自動化完全無關,更像是一般性的自助提示。這就是重點。如果技術變革下的生存之道變得更為人性化,那么我們需要做的大多數(shù)事情就是修復和恢復我們可能已經衰退的基本技能。

對我們來說,一份面向未來的計劃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方式,提醒我們每天的選擇是有意義的。這是一種衡量自己在變得更加人性化方面的進展的方法。因此,如果你真的制訂了自己的計劃,你需要確保它能涵蓋你的整個生活,而不僅僅是你的工作。面向未來的探索,其目的是讓我們重新獲得對思想和能動性的控制,而不僅僅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

本文摘編自中信出版社《智能時代的九大生存法則》

《智能時代的九大生存法則》,凱文·魯斯(Kevin Roose)著,中信出版社

【內容簡介】

隨著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的迅猛發(fā)展,人們一方面因科技的進步而享受到便利,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可能被機器取代,尤其在“后疫情時代”,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疫情變化,遠程辦公與居家辦公越來越多,害怕“被取代”的人不在少數(shù)。

這本書的作者凱文·魯斯認為:人類無須將自己訓練得像機器一樣,而是應該另辟蹊徑,去探索、深挖“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和能力,由此在不確定的時代,走出迷茫困境,成為更有人性的人!

這本書提出了我們在智能時代的九大生存法則,包括成為意外的、社會化的和稀缺的人,抵抗機器漂移,降級你的設備,留下手印,不要成為端點等。作者把這些法則與前沿的趨勢、研究和實際案例相結合,探討九大生存法則背后更加深入的道理。

這是一本在瞬息萬變的技術世界中,給普通人的生存策略書,它試圖告訴讀者,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浪潮中,社會網絡中的個體應如何看待技術進步、適應技術進步,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使自己成為面向未來、不懼怕未來的人。

【作者簡介】

凱文·魯斯(Kevin Roose)

《紐約時報》知名記者、科技播客主理人,系列紀錄片《真實未來》(Real Future)的執(zhí)行制片人和主持人。他出版過《年輕資本》(Young Money)等書,并且經常就科技和商業(yè)話題撰寫文章、發(fā)表演講,涉及的領域包括人工智能、自動化、社交媒體和虛假信息等。

關鍵詞: 人工智能 電子表格 社交媒體

責任編輯:hnmd004